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如何修行?

繼上一篇為什麼要修行?之後,我們來談談如何修行?

坊間標榜修行的方法有很多,導師和團體也很多,常常令人目不暇給,大乘佛教更是說有八萬四千法門,這麼多種的理論和選擇,常常令人不知該從哪裡下手。

其實,沒有那麼難。就像龍波田大師在開示的時候這麼說:「修行的方法,其實沒有很多。

雜阿含404經中有那麼一個故事,大意如下:
有一天,佛陀在樹林裡,抓起一把落葉,問身邊的比丘:「是我手上的樹葉多,還是整片樹林的樹葉多?」比丘回答:「是整片樹林的樹葉多。」佛陀說:「是的。我所說的修行方法,就像手中的樹葉那麼少,這些是可以讓人究竟解脫的;而我所不說的法,就像樹林裡的樹葉那麼多,那些是沒有辦法讓人究竟解脫的。」

確實,正確的修行方法,其實沒有很多。



大乘佛教的法是否正確?這是千百年來一直爭議的問題,大乘號稱有八萬四千法門,但其實有些經典中也透露出一樣的訊息。就像妙法蓮華經裡面所說,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終究,就只有「一佛乘」。也就是說:真正正確的修行方法,其實只有一種而已其他都只是方便引導的說法)。

當然,大小乘之爭,阿含或法華(或般若、唯識等)究竟哪個才是究竟,這對於「向內」實修經驗不夠的人來說,談論這個其實毫無意義(計較文字遊戲而已),事實上,很多就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



那麼,正確的一種方法,到底是什麼?其實短短幾個字就可以表達了。那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的,就是心經的開頭。

很多人以為念經有功德,所以就用念經的方式來修行。其實這就是像上面所講的,是屬於八萬四千法門當中的一個,那只是一種方便引導的說法。念經真正的目的其實是希望你有一天可以發現:「我是不是不要只有嘴巴念,而是可以照著經文所說的來實踐?」當你哪一天唸到心理產生這個念頭的時候,這就是一個超越和進步。很多人念了一輩子都沒有這麼想過,這樣的結果就令人失望。而你如果真的照經文所說的去加以實踐,那你到最後一定會發現:真正正確的修行方法,確實就只有那麼一種而已。那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佛法,無論哪個法門,都是叫我們向內觀照,往內心探求。無論經中有多少的華麗詞藻,無論當中有多少複雜的名相(專有名詞),終究,終究,每一個法門,最後都是要我們向內觀照

我們眾生,習慣一天到晚,總是向「外」追尋,想獲得什麼就是從自己身體之外的各項人事物上面去努力,這沒有什麼不對,只是效率不高,而且就像上一篇所提到的,任何追尋到的快樂總是很短暫,快樂失去後很可能會帶來痛苦,而且必須不斷地找新的快樂來取代舊的,這樣無止盡的追逐下去到最後終究是一場空。

向「外」的空間其實很有限,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視野都很有限,肉眼可以看到的範圍就這麼大,即使有望遠近可以看的較遠也還是很有限,聽聲音我們也聽不到太遙遠的,那麼其他感官也一樣。向外能做的事情一樣很有限,宇宙這麼大我們也只能對眼前的一點點人事物進行微小的干預。大部分人都沒有向「內」探求過,其實,不要以為自己的身體就這麼小,在浩瀚宇宙中好像一個螻蟻一樣,事實上,如果你向內探求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覺,這裡面的世界,才是無限大

近年來,有人道出了這個宇宙的「秘密」,也就是「吸引力法則」,相類似的說法還有「無量之網」、「宇宙原力」等等,以及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所提出來的「集體潛意識」(這些名稱雖然彼此各異,但當中的原理其實有諸多的相通之處)。我們的內在其實有很強的力量,可以啟動宇宙機制去實現任何你想實現的願望,自己個人的潛意識(小我)跟宇宙的集體潛意識(大我)是相通的,所以真正「跟宇宙下訂單」的方式就是往自己的「內在」去用功。

當然,如前文所說,修行的目的應該是要究竟解脫,並不是要讓自己有神通特異功能,能夠隨意操弄宇宙能量讓自己心想事成,雖然過程中有一部份是相通的,修習解脫道的過程也容易自然獲得這些能力,但那都只是附加價值而不是最終目的。向內觀照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開啟各種神奇快樂的體驗,有些人很自然地就會留戀其中。



結論:

修行的法門,其實沒有很多,許多冠上不同名詞不同理論的說法,其實終究都是叫我們要「向內觀照」。
唯有向內觀照的修行方式,才是正確,能讓我們達到究竟解脫的。
心經開頭所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可說是一切的總結,所有的修行方法到最後都是要這麼做。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為什麼要修行?

生命是什麼?
我們為何會在這裡?
夜深人靜時,我們是否曾想過這些問題?
為何我們的生命中有那麼多的快樂,但同時又有那麼多的苦?
我們每天汲汲營營的想追逐自己心中想要的快樂,但,最終的結果,是什麼?

快樂,是一時的,隨著時間,會慢慢逝去。
痛苦,也是一時的,隨著時間,亦逐漸淡化。
我們都想要得到快樂,但不想要痛苦,但人生總是在快樂和痛苦間不斷地交替,失去快樂就要找另一個快樂來填補,遭遇痛苦就要找一個快樂來取代,每個人一生中都不斷地這麼做著。汲汲營營的一生過後,還剩下什麼?當我們在人生終點前,驀然回首,這段旅程,會是愉快的嗎?

假如,現在就快要抵達終點了呢?

這個世界,其實不是那麼的安定,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讓我們的一切,就此了結。我們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都活在安穩的環境當中,以至於我們大多失去了警覺性,忘了一些,我們不應該忽略的現實。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忘了,也許是故意,也許非故意,我們都忘了無常,忘了天災或人禍,隨時都有可能奪走我們的一切。

這是個「美麗又殘酷的世界」,雖然有很多的快樂,但誰又能保證明天這樣還能持續?

天災,無法預測;人禍,阻止不完;時間,更是無情的奪走我們一場又一場的美夢(逐漸老化,失去健康,失去家人愛人,最後失去一切)。雖然千百年來許多人不斷努力嘗試建立一個安穩和樂的世界,但直到現在,雖有一些微小的成果,但我們還是有許多改變不了的命運。

伊拉克最近就發生屠殺事件,這種事情到了現代仍然經常發生;戰爭是很可怕的,不要以為這個時代不會發生戰爭,近幾十年間我們這裡沒有,但不代表未來幾十年間不會再發生。

經常,在網路上,許多中國人都會轉貼日本在南京大屠殺時的照片,要大家不要買日本的東西,不要跟日本人友好。但實際上,難道中國人就不會如此嗎?

每當夏天到來,六月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轉貼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照片,其實五千年的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比這還殘忍痛苦的事件?中國人連對自己的同胞都如此了,難道他們對口頭上說是自己同胞實際上心裡並不這麼想的我們不會如此嗎?

我們往往,都在發生機率極小的事件竟然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突然驚覺:
原來,這個世界不是那麼的安穩,原來,這樣的整個人生其實沒那麼的快樂。



今年(2014甲午年)的確發生了很多衝突的事情,包括越南的排華暴動,昆明火車站的恐怖攻擊,烏克蘭的內戰衝突等等,而五月下旬又有人在捷運上隨機殺人,同一個禮拜美國也發生了校園槍擊事件,緊接著中國也有人像鄭捷一樣只不過地點改在公車(星座命理告訴我們類似事件常會在接近的時間點接連發生)。搭個飛機,可能就此消失(馬航);搭個船,可能就回不了家(南韓)。千百年來雖然許多人不斷的努力想嘗試建立一個安和穩定的社會,但其實到現在這個世界也還沒有那麼的和平穩定。

我們確定,這些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嗎?
我們確定,像今天這樣的安定生活,明天還能夠持續嗎?

無常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黑天鵝往往都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降臨,我們沒有人知道現所擁有的幸福快樂會不會突然就被奪走,我們沒有人知道安定和快樂能夠持續到多久,天災和人禍總是隨時都有可能降臨,而我們無論是身體或心靈卻都是那麼的脆弱......。



一直以來,我們每天都在追求快樂,無論是功成名就,財富或家庭,我們努力在社會上打拼,只是想實現心中那想要獲得快樂的願望,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大家都在為自己的夢想或理想而努力著。成功也好,失敗也罷,生活,就只是不斷地追逐快樂和避免痛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貪婪和恐懼之中,想要獲得這些快樂,卻又害怕隨時可能失去一切。

快樂失去的時候,會痛苦,然後我們都會去尋找下一個快樂。沒找到,繼續痛苦,找到,就能有短暫的快樂,但這個快樂仍然不是永久,某個時間我們還會再遭遇失去的痛苦。我們一直努力努力去尋找或達成下一個快樂,用新的快樂取代舊的快樂或是痛苦,然後過一陣子又失去這份快樂,然後努力過後又獲得,獲得後又失去,人生,難道只能不斷地在這個循環當中「輪迴」嗎?

難道,這就是我們每個眾生都逃脫不了的宿命嗎?
難道,這樣的循環,會是我們想要的嗎?(如果你想要這樣的人生也無不可,那是個人自由
難道,這樣無止盡的輪迴循環,整體來看,是快樂的嗎?

有沒有一個快樂,是超越世界上任何一切且不會伴隨著一丁點痛苦的?
有沒有一個快樂,是恆久不變永遠不會失去的?



釋迦牟尼佛,原本是一個國家的王子,從小到大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世界上一切的快樂滋味沒有一個是他沒享受過的,然而他卻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快樂是能夠維持恆久而不會失去的,而舊的快樂失去之後就要再找一個新的快樂來遞補,雖然他因家庭因素不費吹灰之力馬上就可以再找到一個新的,然而仔細想想,從「整體」看來,這樣無止盡的循環,根本毫無「真正」的快樂可言甚至,那是一種「苦-Dukkha)。

人,都會生老病死,無論多少的快樂,所有的一切,總有一天,全部,全部...,全部......都會失去.........(後來他的國家被侵略,從國王貴族到平民整個遭到屠殺)。

失去一切,難道是每個人最終,且必然的結果?

有沒有可能,我們能掙脫命運的枷鎖,選擇自己的人生?
有沒有可能,讓我們的生命,就只剩下快樂,而沒有痛苦?

於是,悉達多太子(後來的釋迦牟尼佛)捨棄榮華富貴,出家修行,尋找一個「真正的」快樂,以及讓自己及所有人都能夠達到的方法......。



結論:

修行不是要練出特異功能或神通,而是要從「苦」的輪迴當中尋求解脫。
修行不是逃避生命中的各種痛苦或挑戰,而是積極的面對各種現象並努力尋求解決的辦法。
修行不是高談闊論遠在天邊的形而上學,不是為了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可以體悟到但那不是最初或最重要的目的),而是「務實」的面對近在眼前,當下就可以覺知到的現象。
修行不是寄託於未來,不是要來世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快樂,而是當下,現在,馬上,此時此地,就要讓「苦」能夠得到止息。
佛陀明確的說:「整個佛法,就是談論『苦,和苦的止息』而已。」(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了,單純、明確。